close

為什麼會發燒?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覺得體溫升高就是發燒了
但以醫學的角度來說,體溫升高並不一定是因為疾病所引起
也就是說,必須是由「疾病」引起的異常體溫升高
才稱之為發燒。

人是一種恆溫動物,會自動調節體溫,使之維持在一定的溫度
而控制體溫的調節中心,是在腦內底部一個稱為「下視丘」的部位。
下視丘具有恆溫器的構造,可說是身體的體溫調節中樞。
通常疾病會產生一種「化學物質」
使得體溫調節中樞的溫度設定點產生錯亂
讓下視丘以為這個溫度才是正常體溫
設定點被提升到比原來更高的溫度,例如:提升到攝氏37度至41度不等。
一般的發燒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外來性、一個是身體內部。
外來性如:遭到細菌、病毒和黴菌的攻擊;
身體內部則是組織或細胞壞死、發炎或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等。
這兩種疾病發生時,會使身體分泌出一種化學物質,稱為「致熱源」
就會調高體溫調節中樞的設定點,表現在身體上就是所謂的發燒!

正常體溫一日當中會有起伏
而年齡、活動量及其他因素也都會影響
所以每次量體溫可能都會有些不同
平均正常核心體溫是37度C,介於36.4度C~37.5度C之間
核心體溫如果超過38度C即是發燒
下面數值是可參考的發燒定義
(1)肛溫超過38度C
(2)口溫超過37.5度C
(3)腋溫超過37.2度C
(4)耳溫超過38度C
但也要考慮會影響的因素,包括年齡、室溫環境等等......


而怎麼來量測體溫
正確量體溫是判斷是否發燒的重要基準
量體溫時不能只用手摸臉龐或額頭來確認
必須使用專用的體溫計
才能準確測量身體的核心溫度
同時,也要以正確的方式使用體溫計
目前最常使用的是紅外線體溫計及電子體溫計
至於玻璃製水銀體溫計若摔破有汞中毒的疑慮
目前在台灣已經全面停產

以下來淺談一下紅外線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的特性:

(1)電子體溫計是利用電阻、電壓和電流等
與環境溫度之間存在的確定關係
將體溫以數位的形式顯示出來
通常測量端只有一種形態
可用於肛門、腋下和舌下的部位
因為要放置在直腸、腋下和口腔等處一段時間
才能取得正確的體溫資料
在使用上可能不方便且不舒服
尤其對年紀小的嬰幼兒來說
但相對來說,在價位上會比紅外線體溫計經濟許多

(2)紅外線體溫計
這類的體溫計都是以感測器來測量物體放出的熱輻射
這類體溫計又可分為耳溫槍或額溫槍
A.紅外線耳溫槍
耳溫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
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必要時可取代肛溫
但使用時要確認耳道是否通暢
耳垢也可能會影響溫度的準確性
若有需要使用耳套的耳溫槍
也必須注意耳套是否有裝好
若破損也要記得更換,以免造成溫度上的誤差
而目前大部份的耳溫槍測量速度從1秒到3秒不等
測量的時間遠遠少於電子體溫計
也是目前體溫計的主流

B.紅外線額溫槍
此體溫計是偵測前額外側皮膚下時散熱所測到的皮膚溫度
與電子體溫計和紅外線耳溫槍比較起來,操作上更加方便
一般在大眾場所使用最多
但相對來說,此測量方式會受到相當多因素干擾
包括環境、汗水、頭髮等等......
若要使用額溫槍
建議在固定環境下停留30分鐘
且還有分接觸式及非接觸式的額溫槍
所以在使用前先詳閱說明書來操作
以免因操作錯誤而導致溫度偏差

市場上的品牌百百種
進口品牌約市場上前兩大
其餘多是台灣品牌
每一家設計上也都不一樣的地方
其實不管是那一種測溫方式
在使用前都要記得閱讀產品說明書或仔細請教銷售人員
而不是買來隨手就開始測量
才能確保測量溫度的正確性喔!

arrow
arrow

    longtimepharma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